betway手机最新下载 党委书记 陈岳堂
(2019年3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同志们:
本次教学工作大会主题鲜明、目标明确、内容充实、氛围很好。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深入学习了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二是回顾了过去两年的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了成绩,分析了问题;三是谋划了未来两年教育教学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四是5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大家对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振兴计划等重要文件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广泛共识;上午的分组讨论,各组提了很多很多的意见和建议,请各小组召集人汇总后教务处分类整理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五是隆重表彰了2017-2018年荣获省、校两级优秀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获奖老师,营造了潜心教研、努力教学的良好氛围。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向获得表彰的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我校教育教学事业作出贡献的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午,易兵校长在工作报告中已经对我校近两年教育教学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地回顾和总结。过去两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必须继续保持并不断开创新的局面。易兵校长还对今后两年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请大家会后认真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的本科教育教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下面,我对今后一段时间本科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提出三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不断凸显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成立了中共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三次载入史册的大会。2018年9月召开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做好新时代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2018年6月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在高等教育领域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吹响了建设一流本科的号角。今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8年12月24日,湖南省全省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提出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科教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党和国家以及湖南省对教育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政策新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落实。
一是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中国大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实施质量立校战略,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我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专业能力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推动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学习能力、知识获取和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师队伍、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有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要牢固坚持并不断完善,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要坚决改过来。
二是要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的关键在于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地位、作用作出全新判断,首次提出了“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论断,把教育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向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教育师生。要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思政课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微课堂”“微课程”“微交流”“微实践”等方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互动,打造思政“金课”,是思政课守正创新的生动案例。3月22日的《中国教育报》对此进行了深入介绍。这是值得大力推广的。
三是要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积极对接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和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我们要推动落实四个回归:学生要回归刻苦读书学习的常识,而我们学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教师要回归潜心教书育人的本分,时刻牢记老师是第一身份、教书是第一工作、上课是第一责任;我们高校要回归倾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初心,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素养;我们高等教育要回归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梦想,通过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力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牢固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应用型本科”。我校开展应用型本科建设起步早、成效大、优势明显。早在2001年升本之初,学校便在全国地方高校中率先确立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在19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紧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应用型本科教育探索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学校在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也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10年,获批为教育部“卓越计划”首批实施高校,是全国入选的12所省属本科院校之一,也是湖南省唯一一所首批入选的省属本科院校;2011年,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并于2018年通过验收;2013年,学校牵头,联合湘电集团和湘潭大学组建的“风电装备与电能变换协同创新中心”被遴选为湖南省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018年,学校进入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项目“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行列,8个学科被列为湖南省应用特色学科。这些成果的取得充分证明了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是完全正确的,学校的办学成绩是卓有成效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在坚持办学定位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学校在如何落实办学定位上思路不够清晰,办法和措施针对性不强;在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办学定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固化和细化等等。在去年学校接受审核评估时,专家们也指出了这一点。
经过19年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已形成一股浩浩荡荡的高等教育发展潮流,但也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全国甚至省内的一些优秀同类院校已经走在了我们前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非快进不可的局面。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身的优势地位,而新工科建设则提供了重大机遇。
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支撑引领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从服务国家战略、满足产业需求和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行动计划。它与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和工科院校的办学传统高度吻合。同时,我们还具有9年深度实施“卓越计划”的宝贵经验。这是我们开展新工科建设的坚实基础和明显优势。2017年5月,我校承办了全国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高峰论坛,100余所高校参会,围绕地方高校新工科发展之路、新经济对地方高校工程教育的需求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形成了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北京指南”并列的新工科建设“湘浙倡议”。去年,我校也获批了1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我们要紧紧把握机遇,积极主动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新工科建设: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对《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学习解读,通过媒体新闻报道、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外出学习兄弟院校工作经验等途径,让广大师生准确理解新工科建设的内涵,形成新工科建设共识,营造新工科建设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深入探索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着力推进学校获批的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实施,鼓励引导各部门、单位和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三是要打造适应产业需求的专业格局。要更加坚持产业需求导向,紧密对接长株潭经济圈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对新工科人才的需求,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开办一批新兴工科专业,促进学科交叉与跨界整合发展,形成传统工科专业为支撑、新兴工科专业为引领、交叉工科专业为协同的发展格局。四是创新工程教育教学组织模式。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基于学科的学院设置,根据我校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特点,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面向产业急需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建共管的现代产业学院。五是要完善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通过校校、校企、校地深入合作,共同探索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与开发教程,共建实验室和实训实习基地,合作培养培训师资,合作开展研究,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等,积极构建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六是要强化工科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把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经历作为工科教师考核和评价的重要内容,有计划、分年度选派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锻炼、参加工程技术创新,获得至少6个月的工程经历。七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要整合校内外实践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基地等条件,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对接平台,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三、实施开放办学战略,持续深化校地融合、校企合作和国际交流
开放办学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只有打开校“门”、推倒“围墙”,加强、拓宽与地方、社会、企业和国际的合作联系,引入办学资源,形成吸纳社会资源的开放性体系,我们才能不断增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实力。我们一是要深化校地融合。要积极争取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以及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等的支持。我们要以服务求得支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途径,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和能力,获得办学所需资源。我们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切实服务湖南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服务湘潭市打造中部崛起“智造谷”的战略行动,与地方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建立起紧密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二是要深化校企合作。一方面,要重点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比如湘潭市在智能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食品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产业和“军民融合”方面的优势),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产学研合作,与区域企业共建研究所、产学研合作示范学院、实践基地或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另一方面,要充分与校友企业合作,努力寻求校友在办学、助学、学生实习就业、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有力的支持,学校则在研发技术、开发产品、培训员工等方面为校友企业提供服务,使校友真正成为与学校共创造、共分享的“长期参与人”和“利益共享者”。前几天,24-25日,我同易校长一起,到深圳参加校友会活动、参观校友企业。校友是学校的宝贵资源,他们对学校很多的支持、帮助是不计回报的。我们要重视、用好校友资源,推动形成母校扶助支持校友及其企业成长、校友感恩反哺母校建设发展的互惠共赢长效机制。三是要深化国际合作交流。适当增加国际教育合作高校的数量,积极引进国外优质工程教育资源,稳步扩大办学规模,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办学层次。积极派遣老师和学生到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深造、进修、实习,聘请更多具有海外学习背景的高水平专家来校任教。积极承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志们、同学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用心血培育学生成长成才,用智慧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勤奋工作,让我们齐心协力,为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工程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